解决"吃药贵"更要重研发

2015-05-25 15:19

         因为某邻国仿制药与瑞士专利药一盒的差价近2万元,患者陆先生为自己和病友从某邻国代购此药而引发的“国外抗癌药代购第一案”近日终于有了结果,检方最终撤诉。事实上,药价的问题因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为“治疗”此类药价虚高的“顽疾”,5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将从今年6月1日起,大多数药品将取消政府定价,由市场定价,而专利药品须通过谈判形成定价。
 
  挤干药价虚高水分
 
  “专利药品将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目的就是要推进专利药品价格走向合理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在解读《通知》时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在研究推进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各方面的意见,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介绍,目前临床使用的专利药具有技术领先、疗效领先、几乎无可替代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市场上的垄断和价格垄断。如治疗癌症的某发达国家品牌专利药一盒单价近人民币2.4万元,而某发展中国家的同品种仿制药一盒单价只有4000元,疗效几近一致,价格差距巨大。根据《通知》精神,要由价格和卫生主管部门、医院、企业等相关方通过谈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市场价格,就专利药的价格形成相关各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定价,尽量挤干高价中的“水分”,改变此前专利药价格由企业说了算的局面。以往,按照有关规定,大部分药品由价格主管部门定价,专利药则由企业自行定价,因此价格大多存在“水分”。
 
  此次,根据《通知》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成立专利药谈判指导和监督委员会,并成立谈判专家组直接参与谈判,以克服各种弊端。在逐步开展专利药谈判工作上,先期重点将以需求为导向,将肿瘤用药、心血管用药、儿童用药、公共卫生用药、中成药中的专利药品纳入谈判范围,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谈判药品类别和品种数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主管部门指导下,《通知》出台前,专利药谈判定价机制已经在浙江、江西等地开展了试点。2014年,浙江省已经将31个高价专利药品纳入谈判范围。江西省启动的5个高价专利药品定价谈判取得初步成果,降价幅度达到14.5%,使不少患者从中受益。
 
  鼓励自主研发新药
 
  “实行专利药价格谈判机制,在挤压价格虚高水分的同时,应更注重通过公平合理的市场手段,提升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大力开展专利药自主研发。”中国药科大学医药研究所所长常峰向记者表示,中国的药品消费潜力巨大,因此是国内外专利药研发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利用新机制,加强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预测,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近5年来,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7.2%,中国市场这一数字高达20.4%,远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潜力巨大的药物市场,引起了国际制药企业争相将最新的抗肿瘤专利药物推向中国市场,在市场竞争面前,我国企业总体研发力量不足、前沿性研发不够、低水平重复生产且相互压价的问题仍然存在,亟待克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专利药自主研发及其定价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聚焦新药研发,在肿瘤治疗药物及原料、生产工艺上取得了一系列专利,专利药物已经被批准上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自行尝试与专家、医院、批发等环节进行专利药的价格谈判,使专利药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既体现了创新价值,又没有给患者增加过重的经济负担,取得了多赢的效果。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
 
  “《通知》中所规定的专利药谈判定价机制,为打通百姓‘吃药贵’最后一公里指明了方向。”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相关各方认真落实,使《通知》成为鼓励自主创新、使患者受益的“良方”。(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