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峡坝顶极目远眺,坐落在江边的湖北省宜昌市宛若一颗明珠,在地平线上熠熠生辉。近年来,依托知识产权的力量,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5月,宜昌市荣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这颗西陵明珠正在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荆楚大地上闪耀更绚烂的光彩。
政策引导助力创新驱动
“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将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宜昌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将知识产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宜昌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光表示,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知识产权工作,持续加大各项投入,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形成了鲜明的宜昌特色。
陈光向记者介绍,自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来,宜昌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县各层面全面贯彻落实。通过政策措施的深入贯彻落实,宜昌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推动了宜昌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宜昌已形成了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六大支柱产业。2014年,宜昌市专利申请总量达7274件,同比增长46.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58件,同比增长34.17%;发明专利授权277件,同比增长36.45%。天鸿科技、葛洲坝集团、三峡集团、五环钻机等企业向美国、日本、韩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激励企业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引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利,宜昌市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作为战略性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宜昌通过对企业专利产业化予以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宜昌市的政策扶持下,目前,全市共有8件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有4件发明专利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多个专利项目获国际专利技术交易会金奖。全市培育形成了安琪股份、宜化集团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维权援助护航企业发展
“立足起点高、标准高、质效高,真正把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我们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工作基准。”陈光表示,宜昌始终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用知识产权为城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13年5月,宜昌市四八二○机电有限公司因其专利产品“卷门机行星传动技术”遭遇福建漳州一家企业侵权而苦于取证难、维权难。了解到此情况后,宜昌市知识产权局多次深入企业,指导企业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分析维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宜昌市充分利用维权联动机制,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和漳州市知识产权局进行了沟通。2014年4月,宜昌市知识产权局陪同四八二○机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远赴漳州,与涉嫌侵权企业就侵权的事实认定、侵权数额的赔偿、许可使用方式和许可费的支付等焦点问题进行了协商。在两地知识产权局的主持下,由于诉求合理,相关证据材料准备充分,侵权企业承认侵权事实,并承诺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并给予适当赔偿,为企业挽回年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宜昌市知识产权局的调解下,两家企业最终形成合作关系,使四八二○机电有限公司的市场进一步开拓。“这次维权行动不仅震慑了有侵权意图的企业,维护了我们现有的市场份额,更扩大了企业知名度,这主要归功于市知识产权局的悉心帮助,让我们备感贴心。”谈起这次成功的跨省维权,四八二○机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军满怀感激。
据介绍,近几年来,宜昌市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请求案272件,对其中符合相关规定的234件进行了维权援助。2013年宜昌专利行政执法维权工作绩效考核在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全国排名中列第17位,位居全省第2名。“我们还将专利执法工作与服务企业融为一体,在执法工作中积极宣传宜昌市的专利奖补政策,普及专利法律法规,为企业等专利权人答疑解惑,切实做到既注重执法的法律效果也保证其社会效果。”陈光告诉记者。
“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只是第一步,在创新发展的高速路上,我们的路还很长。”陈光表示,宜昌将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以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重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促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努力开启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新征程。(孙迪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