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梦圆 国产客机任翱翔

2015-12-04 11:20

      中国红映衬在白色机身上格外鲜艳夺目,11月29日,这架饱含自主创新智慧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从上海飞到成都,正式加入成都航空机队,是交付使用的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喷气式支线飞机。

  “这是继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我国航空工业又一重大突破,实现了国内航线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喷气式支线客机的梦想,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自主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具备了客机产业的自主研制能力。”在成都机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总经理贺东风兴奋地对向记者表示。

  知识产权圆梦

  “从2002年立项,到今年交付使用,不计原有的基础技术专利,近年来与ARJ21直接相关的创新技术已提交的专利申请就有272件,ARJ21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更是诸多专利的结晶。”中国商飞ARJ21项目总指挥罗荣怀向本报记者表示,ARJ21支线飞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标准自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喷气式支线飞机,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按照客户需求,客舱座位可在78座至90座之间调节,航程在2225公里至3700公里,主要用于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航线的使用要求。

  据介绍,ARJ21飞机于2002年4月由国家批准立项,按照国际民航章程规定,要完成一系列的试飞验证,才能交付民航公司使用。其在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成功首飞。首飞以来,先后投入5架飞机进行试飞验证,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5258小时。2014年4月9日,ARJ21飞机赴北美开展自然结冰试飞取得成功,实现了3万公里环球飞行。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了ARJ21新支线飞机型号合格证。2015年3月16日起,在全国15个机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航线演示飞行,体验飞行乘客达到1866人次。截至今年11月8日,通过了所有测试,完成了正式交付前的所有工作。

  “这些技术环节都有赖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支撑。”罗荣怀介绍,历时十几年的研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民航飞机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批关键技术得以攻克,掌握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获得了大中型客机的研发经验,不仅满足了项目自身的需要,而且为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空产业展翅

  “从飞机研制到航空产业,其特点就是技术高度密集,没有知识产权支撑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商飞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光辉表示,中国商飞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制定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配合ARJ21等客机的研制,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全国20多个省市的百余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中国商飞合作,合作创新的技术分别提交专利申请有上万件之多,构筑了ARJ21飞机自主知识产权的底气。

  “自主研发ARJ21,不但展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推动我国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产业体系,提升了我国航空产业配套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曙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ARJ21到C919,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正呈现出充满希望的新气象。

  ARJ21飞机在示范运营初期将以成都为基地,采取点对点飞行模式,围绕有利于飞行安全、运行保障的原则进行航线编排。根据中国民航相关规定,ARJ21型飞机将在空载试运营3个月后正式载客运行。

  专业机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20年,国内支线客机市场需求量将超过1000架,国际支线客机市场需求将超过6000架。如果我国拥有足够的设计、生产和管理能力,20年后,ARJ21-700支线客机将为我国整个航空产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使我国航空产业站上更高的台阶。

  “航空产业历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和制造水平,以ARJ21为起点,大力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必将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张曙光认为。(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